其實看完了有點小失望。除了美麗的畫面,大時代背景,許多隱喻手法,似乎沒什麼特別動人之處。若對希臘與兩次大戰歷史沒有基本的了解,會迷失在影片裡。
被收養的小女孩長大了,養父想娶她。但她愛的是英俊的養兄。兩人在婚禮時私奔,來到大城市,四處游移躲避養父的追隨。男主角是個優秀的手風琴師,隨著樂團到處賣藝。樂團大老遠的遠赴另一個城市,卻無法演出,在回鄉的火車上,巧遇養父。最先發現的是女孩,他們四目交會。漸漸,他的兒子,所有團員,都盯著這位老先生。眾人的目光,將其逼到車廂尾。他並未離開車廂,就在末尾的空位坐下。又過了好陣子,樂團舉行舞會。在眾人歡欣鼓舞時,老人現身了。要求男主角為他演奏,且向女孩邀舞。這是他們最後一舞。老人走出舞廳,蹣跚幾步後,便倒地而死。回鄉安葬父親的兩人,來到昔日故居前的大樹下,樹下的草地,血流成河,樹上掛滿了倒吊的綿羊。老人的綿羊。
後來,為了討生活,男主角隻身赴美,尋找演出機會,求有朝一日,全家在美國團圓。臨別時,女孩拿出尚未完成的紅毛衣。男主角並未收下。只是拉著毛線頭,登上小船,逐漸遠去。只見毛線越抽越快。織一半的毛線衣轉眼化為一條紅絲線,最後繃的一聲,彈落在海中。
是時代悲哀,或是個體無能?自始至終,女主角只能無助的哭泣,無法獨立存在。
只是記下幾個印象比較深刻的畫面。
2 comments:
我自己的感想,這部片像是硬生生切成兩段一樣。前半段是把舞台劇直接搬上了螢幕。演員都是舞台劇演員,所以有些過度誇飾,但整體來說還不錯。後半段,從老人死掉開始,就像是過度漫長的白俄片那樣,用很糟的辦法講一個拉拉雜雜卻沒什麼內容的故事,連死人都不願意刻意遮住呼吸。
和歷史的關連,好像一點也不大。
其實和歷史沒什麼關連。只是後半段導演敘事手法不好,所以如果不懂那一段歷史,整個段落會看得很茫然。
並,我也有注意到,那個死人在呼吸。本來我還在想,導演是不是要安排什麼奇蹟之類的。(( -_- ))
所以想慕導演之名而去戲院的人,其實不用抱太大期望。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