恍恍惚惚的一個月又過了。新加坡去了第二次。明年應該就不是我去了。下次再去,想要以遊客的身份去觀光,參觀這個充滿殖民地風情的城市。或許什麼都不做。靜靜獨自的走在街道上,好比當年在漢堡的我一樣。
剛在youtube上看到幾個外國人,跑去吳哥窟拍下他們殺價的過程,一副就是很得意要昭告天下自己有多麼會砍價。我沒有仔細聽他們的口音,大概也聽不出來,可是就是一些西方人想展現優越感。他以為他拿著照相機,滿臉佔足便宜的樣子,強調自己又砍了幾塊錢。搞不好他們離開後,小販暗地裡嘲笑他們的愚蠢,其實我本錢兩三塊,你以為砍了我很多,我還是好幾倍的在賺。這個世界上,不灌水的商人和不講價的消費者,幾希矣。為什麼這麼麻煩呢?市佔率的爭奪戰中,各個品牌都想要衝量而成為消費者心目中的第一名。相對的,供過於求卻造成許多社會資源的浪費,行銷宣傳資源,生產原物料資源。這些都是資本主義的副作用。
很多事情不知不覺往無法控制的方向發展。心裡覺得似乎該做什麼,但又有另一個聲音,從經驗與機會成本的考量,說服自己不採取任何行動。我的生活裡好像充滿了這樣的事情,食物過了保鮮期,卻不曉得如何整理,也不願去處理,只好擱著,結果整塊都腐敗了,到最後,還是得親手把他們裝進垃圾袋裡,還變得臭氣沖天。
許多的巧合組合在一起,事後看起來,恐怕只像是藉口而已,連辯解的動力都沒了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