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個很念舊、念物惜物的人。每次要我丟棄什麼,小到一個瓶蓋,要丟掉都會讓我揪心。我所處的這個年代,卻屬於免洗文化的時代,是個大部分人都對於五年換一次家具習以為常的年代。我相信還是有很多人試圖做些改變,但是對大多數的一般民眾,要提倡犧牲些許的個人便利來換取永續與共存,仍然是很難接受的觀念。
我相信這個趨勢和全球化與中國崛起有很大的關聯。全球化是否算是一種「飲鴆止渴」呢?當世界的溝通越來越暢通、便利,商人可以用更低廉的工資購買勞力,供應大於需求,市場上也就開始出現低價競爭。最近看的一本書「愛上便宜貨(Cheap)」就寫到這種背景下所導致的「劣幣驅逐良幣」現象,而且對於消費者來說反而是更大的損失。十年前,只要1,200元台幣,就可以買到一雙很耐穿好走、造型也相當優美的女鞋,直到現在都還在服役中,期間只做過非常簡單的維修。然而今天的1,200元,我再也看不到同樣品質的鞋子,也不用想要穿到十年這麼久。同樣1,200元,A廠商用比較低廉的成本和比較低的品質標準在中國製造,而B廠商仍然維持過去的品質水準,相對的B廠商就失去市場競爭力,不是被迫降低品質,就是要抬高售價以維持相同品質。此外,假如消費者對於品質沒有很好的鑑賞力,即使花1,800元都還不一定能找到跟當年1,200元一樣好的鞋子。
到底有差多少呢?我對鞋子或皮革的工藝翹不通,但是我相信過去的皮鞋與今天的製作方式一定非常不同。同樣是真皮皮鞋,過去的皮面很難被刮傷。我很愛走路,我走非常多路。走路的過程一定會讓皮鞋不免會有摩擦。這幾年買的鞋,品牌一樣,價位更高,但是一摩擦,皮面就是會皺翻起來;不像十年前的老鞋,皮面上只會有一道污漬,稍做擦拭就可以抹除,如果又上個鞋油,就跟新的很像了。這就是為什麼同樣常穿的老皮鞋,一穿就是十年,不過就是樣式舊了些,而新皮鞋卻很難穿超過兩年!我還沒有試過。假如我願意花台幣3,000元,是否可以買得到那樣可以穿上十年的好鞋呢?但是我不懂皮革,沒辦法看得出來這些3,000元的鞋子有那一雙可以讓我穿十年。現在我們面臨到的通貨膨脹,不曉得是否跟這種現象有所關聯呢?為了維持跟過去同樣的品質,消費者只能向更高的價位妥協。但是M型化的社會結構,連大學畢業生起薪都低於當年五專畢業生的年代,現在像我這樣的上班族,要如何能支付一雙三四千的皮鞋呢?
我應該是個很怪的人吧。我認識的女生裡面,還沒有看到誰會把一雙鞋子穿上十年。即便樣式比較舊了,鞋還是很好穿。或許廠商也是利用消費者求新求變的心態,改變了產品的定位。反正絕大多數的消費者都不可能把鞋子穿到十年,就像手機兩年換一隻一樣。但是地球上六十億人,只要十億人每年換一雙鞋,每年就會多出十億雙廢棄的舊鞋。中國大陸十四億人口,只要四億人每年換手機,每年就會產生四億隻報廢的手機。每天四億人去賣場消費,每次消費拿了兩個塑膠袋,每天就會多出八億個無法分解的塑膠袋,這已經不只是對事物產生的情感,而是對人類破壞生態的速度感到驚恐。
誰能告訴我們,二十一世紀的今天,要去哪裡用合理的價格購買品質良好的產品呢?繼續使用廉價的免洗產品,再加上無止盡的人口爆炸,我們的世界會往哪裡去呢?
我相信這個趨勢和全球化與中國崛起有很大的關聯。全球化是否算是一種「飲鴆止渴」呢?當世界的溝通越來越暢通、便利,商人可以用更低廉的工資購買勞力,供應大於需求,市場上也就開始出現低價競爭。最近看的一本書「愛上便宜貨(Cheap)」就寫到這種背景下所導致的「劣幣驅逐良幣」現象,而且對於消費者來說反而是更大的損失。十年前,只要1,200元台幣,就可以買到一雙很耐穿好走、造型也相當優美的女鞋,直到現在都還在服役中,期間只做過非常簡單的維修。然而今天的1,200元,我再也看不到同樣品質的鞋子,也不用想要穿到十年這麼久。同樣1,200元,A廠商用比較低廉的成本和比較低的品質標準在中國製造,而B廠商仍然維持過去的品質水準,相對的B廠商就失去市場競爭力,不是被迫降低品質,就是要抬高售價以維持相同品質。此外,假如消費者對於品質沒有很好的鑑賞力,即使花1,800元都還不一定能找到跟當年1,200元一樣好的鞋子。
到底有差多少呢?我對鞋子或皮革的工藝翹不通,但是我相信過去的皮鞋與今天的製作方式一定非常不同。同樣是真皮皮鞋,過去的皮面很難被刮傷。我很愛走路,我走非常多路。走路的過程一定會讓皮鞋不免會有摩擦。這幾年買的鞋,品牌一樣,價位更高,但是一摩擦,皮面就是會皺翻起來;不像十年前的老鞋,皮面上只會有一道污漬,稍做擦拭就可以抹除,如果又上個鞋油,就跟新的很像了。這就是為什麼同樣常穿的老皮鞋,一穿就是十年,不過就是樣式舊了些,而新皮鞋卻很難穿超過兩年!我還沒有試過。假如我願意花台幣3,000元,是否可以買得到那樣可以穿上十年的好鞋呢?但是我不懂皮革,沒辦法看得出來這些3,000元的鞋子有那一雙可以讓我穿十年。現在我們面臨到的通貨膨脹,不曉得是否跟這種現象有所關聯呢?為了維持跟過去同樣的品質,消費者只能向更高的價位妥協。但是M型化的社會結構,連大學畢業生起薪都低於當年五專畢業生的年代,現在像我這樣的上班族,要如何能支付一雙三四千的皮鞋呢?
我應該是個很怪的人吧。我認識的女生裡面,還沒有看到誰會把一雙鞋子穿上十年。即便樣式比較舊了,鞋還是很好穿。或許廠商也是利用消費者求新求變的心態,改變了產品的定位。反正絕大多數的消費者都不可能把鞋子穿到十年,就像手機兩年換一隻一樣。但是地球上六十億人,只要十億人每年換一雙鞋,每年就會多出十億雙廢棄的舊鞋。中國大陸十四億人口,只要四億人每年換手機,每年就會產生四億隻報廢的手機。每天四億人去賣場消費,每次消費拿了兩個塑膠袋,每天就會多出八億個無法分解的塑膠袋,這已經不只是對事物產生的情感,而是對人類破壞生態的速度感到驚恐。
誰能告訴我們,二十一世紀的今天,要去哪裡用合理的價格購買品質良好的產品呢?繼續使用廉價的免洗產品,再加上無止盡的人口爆炸,我們的世界會往哪裡去呢?
鞋齡至少十二年的皮鞋。鞋面的狀態仍然很堪用。當年花1,600買的。
鞋齡十年的涼鞋:真皮鞋底又厚又軟。這雙當年購入只要1,200。
這雙則是才穿不到兩年的皮鞋。皮面已經整個磨掉了。買進也要1,000元。雖然鞋底仍然很好穿,但鞋面已經整個耗損了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