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一個業務,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公司的業績越做越好。我樂於達成工作上的任務,可是這樣的任務卻讓我常常感到矛盾。
現在的社會已經處於長期供過於求的狀態,只能說是資本主義與自由貿易的必要之惡吧?供過於求,就產生許多不必要的浪費。每次談到要衝量的時候,我總不免想到促銷活動的恐怖。成功的銷售總是可以透過不同的商業手法來刺激消費,但是進而使消費者購買了過多的產品。對於業者來說,當然是賣越多越開心,可是我卻是那個給自己找麻煩的人。
比如說,很多人會為了衝滿額贈、集點等等的促銷買自己不需要的東西,甚至常常甚至滿額贈的贈品本身就很雞肋,但是行銷手法非常聰明的操作消費者想多賺一點的心理,讓他們說服自己對商品的需求。比如說,大賣場的價格比零售店便宜兩成,但是一次可能要購買兩倍的量;不過面對兩成的折扣,很多消費者都會說服自己兩倍的量不會太多,然而往往多出來的量最後都被垃圾車載走。回頭看,消費者反而花了更多的錢買一樣的東西。
此外,現在許多的商品設計都不會考慮到「永續性」的問題。廠商希望消費者隨時都購買新產品,所以「堅固耐用」已經走入歷史,很多消費者的心態也已經跟著改變。
現在十元商店滿街林立,賣很多便宜但品質很差的東西。我們就從十元商店買過螺絲起子工具組,才剛開封拿出來用,卻怎麼轉都轉不開,一換成一般工具行買到的螺絲起子就轉開了。老實說,這種東西我這麼外行,真的無法從外觀上分辨他們品質優劣,將來只能從價錢與銷售來源來判斷是否買對了。但是把這種垃圾拿出來賣的人不是很黑心嗎?雖然消費者只是花小錢,但是這種劣質品的存在,從製造到配銷都是資源浪費。
不要說十元商店,大品牌也都是這樣操作。以往我們的家具電器都是為了將來的十幾二十年來購買,但是我遇到很多人已經不這樣想。外型設計比堅固耐用更重要,壞了再換就好,三五年換一次很正常!消費性電子產品的設計也是一樣,為了刺激消費以達到更高的業績目標,供應商要不斷重新設計更便宜的商品,當然商品本身的耐用度和以往就無法同日而語了。
諸如此類的銷售型態真的讓我覺得很不健康也很不環保,但又是作為業務的必要之惡,因為業務的目標只有一個,就是賣越多越好。就算消費者不是真的需要,再多買些起來放也沒關係。我真的希望自己可以不要再回頭做這樣的工作,不過現實中,回到台灣,我的選擇好像不多?
現在的社會已經處於長期供過於求的狀態,只能說是資本主義與自由貿易的必要之惡吧?供過於求,就產生許多不必要的浪費。每次談到要衝量的時候,我總不免想到促銷活動的恐怖。成功的銷售總是可以透過不同的商業手法來刺激消費,但是進而使消費者購買了過多的產品。對於業者來說,當然是賣越多越開心,可是我卻是那個給自己找麻煩的人。
比如說,很多人會為了衝滿額贈、集點等等的促銷買自己不需要的東西,甚至常常甚至滿額贈的贈品本身就很雞肋,但是行銷手法非常聰明的操作消費者想多賺一點的心理,讓他們說服自己對商品的需求。比如說,大賣場的價格比零售店便宜兩成,但是一次可能要購買兩倍的量;不過面對兩成的折扣,很多消費者都會說服自己兩倍的量不會太多,然而往往多出來的量最後都被垃圾車載走。回頭看,消費者反而花了更多的錢買一樣的東西。
此外,現在許多的商品設計都不會考慮到「永續性」的問題。廠商希望消費者隨時都購買新產品,所以「堅固耐用」已經走入歷史,很多消費者的心態也已經跟著改變。
現在十元商店滿街林立,賣很多便宜但品質很差的東西。我們就從十元商店買過螺絲起子工具組,才剛開封拿出來用,卻怎麼轉都轉不開,一換成一般工具行買到的螺絲起子就轉開了。老實說,這種東西我這麼外行,真的無法從外觀上分辨他們品質優劣,將來只能從價錢與銷售來源來判斷是否買對了。但是把這種垃圾拿出來賣的人不是很黑心嗎?雖然消費者只是花小錢,但是這種劣質品的存在,從製造到配銷都是資源浪費。
不要說十元商店,大品牌也都是這樣操作。以往我們的家具電器都是為了將來的十幾二十年來購買,但是我遇到很多人已經不這樣想。外型設計比堅固耐用更重要,壞了再換就好,三五年換一次很正常!消費性電子產品的設計也是一樣,為了刺激消費以達到更高的業績目標,供應商要不斷重新設計更便宜的商品,當然商品本身的耐用度和以往就無法同日而語了。
諸如此類的銷售型態真的讓我覺得很不健康也很不環保,但又是作為業務的必要之惡,因為業務的目標只有一個,就是賣越多越好。就算消費者不是真的需要,再多買些起來放也沒關係。我真的希望自己可以不要再回頭做這樣的工作,不過現實中,回到台灣,我的選擇好像不多?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