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iday, November 11, 2011

話說,今天突然有種感觸,一間房子的格局可以反映出此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與互動模式。
大概在爺爺過世後不久,家裏的大人決定要把房子翻修。其實不只是翻修,而是整個打掉重蓋。所以房子要蓋幾層樓,要怎麼隔間,也都全部重新規劃。
老實說蓋這間房子實在不輕鬆。家裏的大人看不上現成的房子,覺得自己蓋比較好。但是自己蓋的問題就是全部都得自己來。建物格局,找包商,建材,原物料價格,監工,水電管線,裝潢,樣樣都馬虎不得。我們的運氣又比較差,施工期間正好遇上鋼原材漲價,整個建物成本馬上被墊高許多。
這麼辛苦才蓋好的房子,真的比較舒服嗎?其實有些事情還是讓專家來做,有些錢還是要讓別人賺。八八風災那年正好是我們新居落成的第一年,才剛入住兩三個月吧。八八風災的雨量特別驚人,使得陽台因此而鬧水災,而客廳通往陽台的門由於設計不良,使得雨水又從門縫流進客廳,等到半夜聽到水聲醒來時,客廳已經快要可以上演「水漫金山寺」的戲碼了。門縫有問題,補起來容易。麻煩的反倒是房子的格局。
家裏的老爹忙這間房子是真的辛苦,然而真的要說實話,每個人對於這個家應該長什麼樣子都有不同的意見,到頭來變成好像沒有誰是滿意的。不曉得是什麼時候,這個地方不再有情感的交流。每個人內心都各有千秋,但也沒有人會去點破什麼。就好似在一個屋簷下,但卻上演著許多沒有交集的戲碼。其實連我也不曉得,對於這種事情應該要如何處理。是否是被長期重複的經驗所塑造,或是其他原因?當被忽略已經成為常態,沉默也很自然的成為習慣。事後要去補救過去造成的錯誤,往往要付出比原先更加倍的時間與努力。而更多的情況下是,這種困難讓人直接放棄彌補的機會,逃離是更容易的解答。
其實不是因為缺乏對話而造成今天的格局,而是今天的格局反應了缺乏對話的這個事實,就好像曾經生長的根已經消失了。會這麼說,是因為我很擔心這間房子會越來越寂寞,留在房子裡的人會越來越寂寞。所有的跡象似乎都是往那個方向暗示。真的到那一天,該如何是好呢?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