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November 15, 2011

素食

素食的念頭已經在我腦海裡出現過好幾次。但是不曉得為什麼,最近我越來越頻繁的想到這件事。
原本我就不是無肉不歡的人,吃肉也是為了健康因素。很久之前有一陣子為了要變瘦,肉吃得很少,晚上只吃青菜、喝湯,很少澱粉。雖然兩個月下來真的瘦了,但是體質似乎變得很冷,而且很明顯的可以感覺吃肉會改善這種現象。
在德國一個多月以來,肉類的攝取比例變得更少了。剛開始是因為住的地方小,冰箱沒什麼地方可以放肉,又怕煮不完壞掉就浪費了。原本還在思考著要怎麼處理,但是漸漸的就越來越不想吃肉,連現在找到品質好又便宜的肉類都提不起勁來買。昨天看到Kaufland整櫃的肉,只讓我有種想要逃開的感覺,更不用說買回家以後要處理的過程。
是不是因為吃肉對我來說越來越可怕?很小的時候,媽媽曾經煮過田雞湯,那時候喝了覺得好棒,意猶未盡的想要再吃一次。後來跟著上菜市場,買田雞的時候發現只剩下一半的田雞腳還會抽動,然後我就在也不敢吃了。最近去郊外踏青的路上,看到了好多乳牛,悠閒自在的啃著草皮。我好喜歡看他們那種神情,彷彿「天地之間只有我和我的草皮」。
德國人非常重視動物的生長環境,素食者也不少,連麥當勞都有Veggieburger。所有的雞蛋包裝上都會標明這些雞蛋的來源。介紹飲食的兒童書籍也都會特別介紹這些動物的飼養方式。以養雞為例,書上會介紹養雞場的三種類型:Freilaufende(放養,雞可以在農場裡四處活動、攝食),Bodenhaltung(養雞場,封閉的空間,特定的飼料)和Legebatterien(養在籠子裡無法活動);還會特別強調,Legebatterien的養殖環境對動物是一種虐待(Tierquälerei)。當然,越自然的養殖方式價格也就越高。只是我在這裡還沒有看到Legebatterien的雞蛋來源,最差就是Bodenhaltung,10顆雞蛋的價格大概是1.29歐(55元)。 對於吃素最不方便的城市,有可能是東京吧?在東京住了很多年的表姐曾經抱怨過,在東京找不到素食餐廳。他吃素的同學也因為這樣離開日本。在日本要吃素就只能自己料理三餐,對於忙碌的上班族來說真的很不方便。
素食對我的顧慮是營養攝取的問題。鈣質和B12的部份可以透過奶類補充。德國的奶製品相當便宜,牛奶一公升大概只要台幣25元,乳酪和優格價格合理,的選擇也很多元。動物來源的鐵質可能比較容易被人體接受,但是還是可以找得到其他的替代品,例如堅果類、燕麥或葡萄乾。大概只有深海魚類的某些營養來源無法透過素食取得。
不曉得是否因為每天都吃很多的cheese和牛奶,而且運動量比較多(每天上課來回大概要走40分鐘),所以不像在台灣容易覺得畏寒,也不如預期中想要吃燉補。(從台灣帶來的四物藥包讓我很頭痛,因為完全不想煮。)在德國似乎可以嘗試奶蛋素的飲食。不過台灣的奶製品很貴,回到台灣可能還是得攝取適量的肉類,無法像現在這樣自在的吃cheese和優格。只是吃肉對我來說有種越來越不自在的感覺。
我不是佛教徒,也不想信佛教,哪一個宗教都不想。我討厭自己的思維和生活要被任何一種教條所束縛。我認同某個宗教某部份的觀點,但是他的另一部份卻讓我無法接受。要我假裝自己完全沒有疑問的全面接受是不可能的事。吃素是我這麼多年來反覆思考飲食後慢慢形成的想法。我也很無法理解,口口聲聲要吃素的佛教徒,他們的菜單名稱都是肉名,素肉,素雞,素魚。假如口中吃菜,心理懷念著肉類的滋味,這種假慈悲算什麼修行?說實在,我真的很討厭那些滿口佛號卻心中有肉的素食者,更不用說為了堅持茹素而造成許多人麻煩的行為,那是種偽善。
想到這裡就不免想到太宰治的那句話,只是實在是太消極,太灰暗了,使我無法引用。既然已經生為人,只能尋找更好的解答,是這樣吧?

No comments: